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你的禅堂在哪里?就在剑树刀山上。
学道的人就应该在这上面磨炼。
“如得忍菩萨贪恚毁禁”
,恚是怨恨心,怨天尤人是恚心。
嗔心是更强烈的怨恨心。
得忍辱波罗蜜的菩萨没有贪恚心,绝对不会犯这个戒的。
禁就是戒。
维摩居士说,修梦幻观的人,得忍辱波罗蜜的菩萨犯了贪嗔戒(没有讲痴)是反面说的。
为什么他六度中只提这一条,其他都不提?
你看《金刚经》,明明是在讲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,重点却是在布施和忍辱,布施到了内布施就是般若,中间最重要的是佛拿自己作例子,佛在生前被歌利王一刀一刀慢慢割死而不动念(如项羽的自刎是大英雄气派,但还是不能与佛的气度修持相比),说明忍辱波罗蜜的重要。
做到布施、忍辱这两项,般若波罗蜜自然成就。
做不到这一点,就不能成就。
得忍菩萨还有痴不?
有的,大乘菩萨贪恚念头都断了,无比地慈悲众生,这一念慈悲就是痴的根本。
我说是负责任的。
“入佛烦恼习”
,正面地讲,成了佛是绝对没有烦恼习气的。
反面地讲,对不住,还是有一点点烦恼习气。
佛与佛见面也要问:“众生易度否?少病少恼否?”
这可不是我乱说的,所以学佛成道难啊!
学禅的人是不可能离开《维摩诘经》的,但是如果学禅的人笼统地去读《维摩诘经》就糟糕了,因为你的功夫见地都要拿这个经来核对的。
“如盲者见色”
,盲人哪能看见颜色?
嘿!
绝对看得见。
《楞严经》就露了消息,盲人固然看不见我们看见的颜色,但是他有他的境界,他看见的是黑洞洞的,眼识的习气还是在的。
“如入灭尽定出入息”
,到了灭尽定绝对了,是讲鼻子。
《八识规矩颂》讲入定的境界:“眼耳身三二地居”
,眼耳身这三识在二禅都还有,鼻子的呼吸没有了,嘴也不起作用,不讲话了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心潮澎湃,无限幻想,迎风挥击千层浪,少年不败热血!...
因为,她是真的很想念他,很想,很想,那股想要他的感觉,也越来越强烈。他们本来是夫妻,在这种事情上根本就没有必要压制。而且,此刻她也只是手受伤了而已...
简然以为自己嫁了一个普通男人,谁料这个男人摇身一变,成了她公司的总裁大人。不仅如此,他还是亚洲首富帝国集团最神秘的继承者。人前,他是杀伐果断冷血无情的商业帝国掌舵者。人后,他是一头披着羊皮的狼,把她啃得连骨头也不剩。...
浩瀚的宇宙中,一片星系的生灭,也不过是刹那的斑驳流光。仰望星空,总有种结局已注定的伤感,千百年后你我在哪里?家国,文明火光,地球,都不过是深空中的一粒尘埃。星空一瞬,人间千年。虫鸣一世不过秋,你我一样在争渡。深空尽头到底有什么?书友群见书友圈置顶帖。...
千万年前,李七夜栽下一株翠竹。八百万年前,李七夜养了一条鲤鱼。五百万年前,李七夜收养一个小女孩。今天,李七夜一觉醒来,翠竹修练成神灵,鲤鱼化作金龙,小女孩成为九界女帝。这是一个养成的故事,一个不死的人族小子养成了妖神养成了仙兽养成了女帝的故事。...
穿越成了光明神,从此开启招收信徒,发展神国,称王称霸,为所欲为的羞耻日子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