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范康
常醉后方何碍?不醉时有甚思!
糟腌两个功名字,醅渰①千古兴亡事,曲埋万丈虹蜺志②。
不达时③皆笑屈原非,但知音尽说陶潜是④。
【注释】
①醅(pēi):未滤过的酒。
渰:同“淹”
。
②曲(qū):酿酒用的酒母。
虹蜺志:高贯长虹的远大志向。
蜺,通“霓”
。
③不达时:不识时务,或不通事理。
④“但知音”
句:晋陶潜(陶渊明)性喜酒,酒人引为知音。
【译文】
终日酩酊大醉又有何妨?要是不喝酒清醒着,又能作何思量!
这酒啊,改变了功名的风味,淹没了千年的兴亡,埋没了冲天的志向。
屈原守身独醒,世间人都笑他太不识相;陶渊明饮酒海量,一个个都把他引为知音、同党。
【赏析】
长醉不妨于人生,不醉反而无所适从;功名事业、历史兴亡,以及个人的雄心壮志,统统为酒所掩埋销蚀;屈原不甘众醉而独醒,被招致非议;人人以陶渊明的喜酒作为榜样和同道。
全篇无一句不扣合“酒”
的主题,也无一句不以反语出之,从而表现出愤世嫉俗的强烈心情。
这首小令中间的三句鼎足对,素来为人们所称道。
它以酒的三种附属物——糟、醅、曲配搭酒外的人事,句句形似无理,而细细体味,却又觉寓意无穷。
试想“功名”
两字真被“糟腌”
了,那就只剩下酒气冲天,这不正说明功名本身味同嚼蜡、淡然乏味吗?同样,“千古兴亡事”
淹没在酒醅中,浑浑噩噩,也喻示出历史的盛衰荣枯,本身就是一本糊涂账,不值得去分辨个明白。
而虹霓般的冲天志向,在古人来说即是所谓“治国平天下”
,如今为曲所埋,可见“虹蜺志”
的内容本身也无异于腐渣。
“功名字”
、“兴亡事”
、“虹蜺志”
与糟、醅、曲等价,这是从字面上的一层理解。
而从“常醉后方何碍?不醉时有甚思!”
的醉酒意义来看,“糟腌”
、“醅渰”
、“曲埋”
又都是主动行为,也就是在醉乡中可以淡忘、蔑视和放弃一切追求的意思。
这三句鼎足对涵义相似,却横说竖说而无重复之嫌。
这种在工整的对仗中逞示老辣尖峭的语言功力,是元散曲的一种习尚,也就是所谓“当行”
的表现之一。
清李调元赞誉本曲“命意造词,俱臻绝顶”
,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说的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笑尽天下英雄,宇内我为君主!万水千山,以我为尊八荒六合,唯我称雄!我欲舞风云,凌天下,踏天域,登苍穹!谁可争锋?!诸君可愿陪我,并肩凌天下,琼霄风云舞,...
这个江湖。有武夫自称天下第二一甲子。有剑仙一剑破甲两千六。有胆小的骑牛道士肩扛两道。但一样是这个江湖,可能是江湖儿郎江湖死,才初出茅庐,便淹死在江湖中。可能对一个未入江湖的稚童来说,抱住了一柄刀,便是抱住了整座江湖。而主角,一刀将江湖捅了个透!临了,喊一声小二,上酒...
今朝修仙不为仙,只为春色花满园来日九星冲牛斗,且看天刑开纪元。...
一念成沧海,一念化桑田。一念斩千魔,一念诛万仙。唯我念永恒这是耳根继仙逆求魔我欲封天后,创作的第四部长篇小说一念永恒...
天为何物? 高高在上,威严莫测,是法则,是戒律,是无情,是冷酷。 天意,何也? 俯瞰众生,操持风云,褫夺赏罚,随性而为。故,天意不可测,苍天不可近。...
生存,很容易。 生活,很艰难。 我族,要的不是卑下的生存,而是昂首高傲的生活。 我族,誓不为奴!...